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11月20日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从“留守”走向“流动”,他们跟随父母前往不同的地方,成为“流动儿童”。今年以来,济南市民政部门不断健全未成年人救助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业务政策水平和关爱服务能力,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让流动儿童享受到不“流动”的关爱。
在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积成活动中心的“四点半课堂”上,负责人李鲁璐正带着志愿者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李鲁璐介绍说,这些小朋友都是随父母从外地来济南生活的流动儿童,活动中心的“四点半课堂”,就是专门为他们开设的。
“本学期,有近35名儿童参与我们的‘四点半课堂’服务,课堂是由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共同为孩子们来提供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刚需,因为咱们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都比较繁忙,然后文化水平也有限,所以他们对课业辅导的需求非常强烈。”李鲁璐说。
李鲁璐告诉记者,与城市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障碍。部分儿童还面临监护能力不足、城市和社区融入困难等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快融入新生活,活动中心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关爱服务。
李鲁璐介绍,平时还会开展一些音乐社团、美术、手工等活动,促进孩子多元能力发展,然后也会开展社区参与类的服务,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更好地有城市的归属感。
家长王珊表示,课堂里有大学生志愿者、社区老师,耐心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极大程度地减少自身压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极大增加了自信心,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既要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也要谋划长远的发展。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属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众多,为给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当地通过整合社工服务组织和慈善公益组织等力量,积极构建“政府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全方位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斌介绍,社区联合辖区海关、法院等社会资源,针对召收流动儿童数量较多的学校,走进校园开展特色课程,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快融入社会生活。同时依托街道社工站,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围绕流动儿童的个人成长、社会融入以及心理健康三大关键领域开展服务,年均服务流动儿童等群体8000人次。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民政部门通期监测摸排,已将全市2610名流动儿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并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同时,覆盖全市的16家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16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可为流动儿童开展课后辅导、心理沙龙等关爱服务,让更多流动儿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记者:冠龙 德勇 化鹏
编辑:姜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