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深化民政系统联动 探索“地名+社区”路径
发布日期:2023-05-09 浏览次数: 字号:【

日期:2023-5-9  来源:中国社区报  作者:罗俊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打造“沉浸式”地名文化主题社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历下区民政局按照全省民政工作“1261”总体思路,以“为民民政”“整体民政”为着力点,深化民政系统联动,将地名文化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在大明湖街道县西巷社区打造地名文化主题社区,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沉浸式”感受城市的历史底蕴、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城市、对社区的文化认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

坚持党的领导,高起点全方位规划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省市区街”共同选题立项。在全省“省市一体化”及民政系统“模范机关三级联动”格局下,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区委区政府根据地名的传统文化特性,将主题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锁定古城片区地名资源种类齐全、文化底蕴更为丰厚的大明湖街道承担创建任务;区民政局与大明湖街道主要负责同志靠上亲自抓,将创建工作列入部门与街道年度工作要点。

二是聚焦民政主责主业,打通内部“朋友圈”。强化民政系统内部资源整合,力量统筹。通过打造“地名+社区”模式,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两项民政职责,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凝心聚魂作用滋养社区文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广泛整合多方资源,“点线面”全方位聚力。以街道社区为“点”,发掘辖区书店、影楼、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资源,为主题社区提供地名书堂、地名摄影棚、地名茶座等特色文化互动空间;以省市区三级为“线”,搜集全省乃至全国地名文化资源,给予主题社区地名类图书典籍、影视资料以及专家智库等物质和智力双体系支持;以多部门协同为“面”,由区政府协调,人大政协、宣传部、教体局、文旅局、文联等多部门高效对接,在社区举办“代表委员话地名”“跟着地名健步走”“地名书画展”“地名小课堂”等活动。

贴近群众需求,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一是倾听群众声音,开设“一句话”建言通道。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以社区为平台,设计制作“我与家乡拉拉呱,我跟地名说说话”留言簿,广泛搜集居民对地名文化的需求以及对地名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

二是聚焦群众需求,提供“菜单式”温馨服务。对居民留言实行精准分类,设置“地名管理类”、“群众活动类”、“公益知识类”三大门类,将居民的多样化‘点单’内容定期梳理汇总,充分利用“省市区三级党建联系点”、“泉城义工”、“历下者”地名志愿服务队等载体,向驻区和联建单位党组织、党员、志愿者进行“派单”,更好更快地实现服务和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是确保群众满意,建立“全流程”效果评价。实行分析研判和反馈机制,每月2次定期召开部门与街道社区工作推进会。民政部门充分听取社区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弥补服务中的短板和不足;社区根据民政部门传递的最新政策和方针,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地名文化建设的工作。

运用创新思维,开辟社区全新舞台

一是抓人才培养,“五社联动”助力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方面,由社区社工室牵头,从共建大学生团队、社区书画院、公益志愿者、五老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中动员、招募合适人选作为地名文化骨干引领社区地名文化活动开展;同时,发挥民政慈善的链接作用,牵手辖区“爱心企业”注资“社区基金”,为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在专业赋能方面,组织居民收看《地名条例知识讲座》《中国地名大会》等节目,培养群众对地名的兴趣;介绍专家学者进社区开展“地名文化大家谈”,向群众输入地名领域前沿知识;发动“历下者”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设“暑期课堂”,为社区孩子们讲述地名故事,培养“地名小导游”;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舜井国际化社区、历下创益园等观摩点位参观学习,汲取建设经验。

二是抓阵地建设,“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出彩。线上利用“喜马拉雅”平台开辟“历下地名故事”专栏,由社区组织有广播爱好的居民担任主播,将地名法规、地名故事、地名美文录制成音频上传。线下在社区花园设立地名文化主题标识、地名亭、地名宣传栏、地名文化展示屏;在居委会二楼开辟独立空间,设置地名藏书格、图说济南展示柜、地名摄影集锦、地名信息库查询屏、红色地名主题墙等内容。

三是抓活动开展,“三个结合”推动走深走实。将地名文化活动与重点节日相结合,在元宵节组织开展“玉兔呈祥猜地名,欢天喜地闹元宵”活动;在学雷锋纪念日举办“书写地名”笔会;在世界读书日邀请居民参加地名专题读书会,共同品读《济南名山诗总汇》;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小朋友们走老街老巷,用画笔绘乡恋乡愁;在国庆前夕录制红色地名微视频。将地名文化活动与群众的兴趣特长相结合,创作地名纂刻印章、编辑地名系列文摘、手制地名布艺抱枕等。将地名文化活动与社区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在家风教育、社区运动会、社区改造等工作中融入地名文化,以“老济南老街坊 叙地名讲乡愁”的方式拉近社区与群众的感情,增近互信,助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