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济南传统地名图册|孝里街道孝文化源远流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布日期:2023-03-02 浏览次数: 字号:【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市民政局陆续对外公布了200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将这200个传统地名的沿革、来历、历史典故等汇编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制了首部《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那么,你对每天行走的街道、小巷到底了解多少呢?赶快记住讲给家人听。

孝里街道

 

孝里街道位于长清区西南部,东南至陈家峪与双泉镇接壤,东北到朱庄与归德街道毗连,西北抵袁道口隔黄河与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东阿县相望,西南逾龙泉官庄与平阴县搭界。总面积124.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和57个行政村。

孝里一名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境内孝堂山(古称巫山)上有建于东汉初年的郭氏石祠,据传与“埋儿孝母”的郭巨有关,故名孝里。西周时属卢子国,春秋时地处齐鲁两国间,秦汉时属卢县,唐时属平阴县,元、明、清时属肥城县。孝里曾因地势低洼名水里铺,约元代以后易名为孝里。明代置孝里铺。民国初为汉卢区与肥城县八区的一部分,后为峰山县八区与肥城县八区的一部分。1952年为第十区,1958年建孝里公社。1984年改为孝里区,1985年撤区建孝里镇。2016年,设孝里街道办事处至今。

孝里历史悠久,镇内有张营遗址、广里遗址等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遗址多处。孝里街道广里村有齐长城源头遗址。孝里街道孝文化源远流长,建造于东汉初年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有“孝子堂”之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筑石刻房屋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大峰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有丰富的古文化遗迹,也是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孝里街道曾被评为省级文明街道。
【典故】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龙山街道

 

龙山街道位于章丘区,东邻枣园街道,南与圣井街道毗连,西连历城区,北接宁家埠街道。总面积89.6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78个行政村。

龙山一名出现不晚于天保五年(555),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蠡吾有龙山,县治未详。”商、周时属谭国,战国时属齐国,秦时属齐郡。汉称巨里,后建巨合城、平陵城。两汉时属东平陵县,晋时属平陵县,隋时属亭山县,唐属平陵县。宋代,设龙山镇。元《齐乘》载:“巨合城,自宋为龙山镇。”明清两代属济南府历城县,清于此置巡司。后几经变化,曾名为龙山区、龙山乡、平陵公社等。1985年9月,重设龙山镇。2005年12月,撤销龙山镇、党家镇,合并为龙山街道。

龙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发源地之一,龙山文化就是在龙山首次发现并命名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遗存俯拾皆是,西河遗址、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韩信曾架桥巨合水一举攻齐,东汉著名战役“耿弇讨张步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金代红袄军女英雄杨妙真曾在此结寨驻兵。龙山黑陶、龙山小米、龙山豆腐是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龙山小米还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