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市民政局陆续对外公布了200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将这200个传统地名的沿革、来历、历史典故等汇编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制了首部《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那么,你对每天行走的街道、小巷到底了解多少呢?赶快记住讲给家人听。
历下区位于市境中部,东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接,南北与历城区相接,西、西北与市中区和天桥区相邻。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辖14个街道。历下一名出现不晚于公元前221年,因位于历山(今千佛山)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历下为齐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历下属济北郡,称历下邑。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设历城县,治所在历下。晋代,济南郡治所迁至历城县,此后一直是济南地区的行政中心。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从青州移历城,成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在地。1937年历城县治所迁出。几经变化,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至今。历下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名士辈出,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唐朝诗人杜甫曾在历下亭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名句。历下有济南古城,明《历乘·建置》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明朝洪武四年,始内外甃以砖石,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五丈”。历下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三大名胜,及娥英祠、铁公祠、闵子骞墓等众多历史古迹。历下泉水众多,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众多名泉,以及大明湖、百花洲、护城河等湖泊、河流。历下曾获2018年中国百强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
历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南与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接壤。北倚济南市济阳区,东接章丘区。西与长清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相邻。总面积520平方千米,辖17个街道。
历城一名出现于公元前153年,因地处历山(今千佛山一带)而得名。西周,为谭国地。鲁庄公十年(前684),齐灭谭,属齐国,称泺邑。战国,属齐国,称历下。秦,属济北郡。汉景帝四年(前153),设历城县,属济南郡。北魏时属济南郡,隋时属齐州、齐郡,唐时属齐州。北宋,先属齐州,政和六年(1116)后属济南府。元时属济南路,明、清时属济南府。1913年,属岱北道。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及四郊设济南市,属济南市。1987年,撤销历城县和郊区,设历城区至今。
历城是济南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早在9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历城是千年古县,有21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齐鲁首邑”。历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迹有大辛庄古文化遗址、梁王庄墓葬、闵子骞墓、辛弃疾故里、四门塔、神通寺、洪家楼天主教堂、华阳宫等,历史名人有辛弃疾、闵子骞、李攀龙、殷士儋、边贡、马国翰等。历城自然景观丰富,有华山、九如山、水帘峡、红叶谷等旅游景区。历城是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