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总体思路,在中秋、国庆佳节到来之际,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开展“庆中秋 共团圆”系列主题活动,从暖心护送、贴心寻亲、用心回访等方面做好受助对象的寻亲送返及回归稳固工作,进一步促进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亮化“温暖回家路”品质服务,保障受助对象度过一个祥和的团圆佳节,为受助对象守护团圆梦。
暖心护送助团圆
“回家的路,我们来守护!”9月26日,在肥城市安临站镇大董村,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护送李某科回家了。70岁的李某科,已经走失8年。“大哥,这么多年你受苦了啊,感谢救助站帮我们找到了,我还当再也见不到你了”,迎接的二弟上前抱住大哥,已经泣不成声,早已在此等待的村里人,纷纷上前拉住李某科的手,“这么多年,终于回来了!”
2015年腊月十二,是李某科妹妹一直记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哥骑自行车外出后再也没有回来。“我们全家一起找,找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他的消息”。2017年冬天,李某科在平阴县一个废旧厂房内,被巡查的公安部门发现,立刻送至医院先行救治。随着病情稳定,救助站启动寻亲工作,但李某科不会说话写字,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从未放弃,随着科技寻亲手段的不断更新,济南市救助管理站为其采集DNA信息、录入指纹、进行人脸比对。
经过与头条寻人联动的公安部门比对,结果显示其与肥城市大董村的李某科高度相似,得到线索的工作人员迅速进行身份核对,辗转联系到家人,终于得到肯定答复,“是的,就是我哥哥!”工作人员如释重负,终于找到了!
济南救助站护送他回到肥城老家,李某科用残疾的手掌,向家人示意是救助站护送他回来的,并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感谢,让人动容。“这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做的,还得感谢党和政府政策好,在家好好的,我们会再来看你”,听到工作人员的叮嘱,李某科笑着点了点头。据介绍,当地民政部门已积极为其落实低保、特困待遇,在帮助其回到家的同时,实现回归稳固,让其安好家。离家八年后,李某科一家人过上了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贴心寻亲促团圆
9月27日,离家20多年的张某成终于要回家了!他的姐姐、姐夫开车六个小时从山西长治来到济南市救助站,“我的弟弟哎!”张某成刚下车,姐姐上前一把抱住,抱头痛哭。据姐姐介绍,张某成离家时24岁,现在都已经40多了。“我给他买了新衣新鞋,不知道尺码合不合适”,姐姐拿出新衣服,眼眶又泛红了。“多亏了救助站帮我们寻到他,家里妈妈都70多了,身体也不好”。姐姐拿出一张老照片,“还记得哪个是姐姐吗”,张某成伸手指着,“对!你还记得我啊...”家人现场拨通了母亲的视频电话,“我们明天就回家啊”,视频里妈妈一边点头,一边抹着眼角的泪水。
“你家在哪里啊,家附近有什么地名还记得吗”,为了让没有返乡的受助对象也能度过一个温馨的中秋节,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在站受助人员一起吃月饼、话团圆,让受助对象放下思想戒备,在聊天中慢慢回忆身份信息,从受助对象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线索。“我叫张小军,家是安徽的”,当工作人员问他具体地址时,他摇摇头表示不记得,自己七八年前来到济南,家在安徽,属虎。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块月饼,“你尝尝,可甜了,中秋节要到了,记起什么家乡的信息,想起什么来,一定跟我们说啊,我们帮你回家,争取早点跟家人团聚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受助对象由于各种原因,回忆不起自己的身份信息,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成立救助寻亲工作室,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勤于钻研琢磨,以受助对象为中心,用好“问、听、查、比、推、核”六字诀,做好发布头条寻亲、采集DNA信息,进行人像比对、指纹比对,推送救助寻亲网站等规定动作,建立“必问清单”,通过口音判定受助对象大致户籍地,开展抖音寻亲直播,实现高效化、标准化寻亲。今年来,已为98人提供寻亲服务,为40名受助对象寻亲成功,共同托举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团圆梦。
用心回访固团圆
中秋节前夕,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莱芜区羊里街道贾家洼子村,实地回访已经返乡安置的受助对象李某才,为他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问物资,并表达节日问候。“快过节了,我们来看看你,有困难就说啊,在家挺好的吧”,李某才由河北承德护送来济,经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得知其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务农,家中有一学龄儿童,李某才本人有疑似精神疾病。济南市救助站积极同当地街道、社区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努力为其减轻生活压力。“身体挺好的吧”,工作人员询问在家的李某才母亲,“都挺好的,孩子也争气”,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墙上的奖状。“还得感谢你们把他送回家里来,真是没想到他还能回来啊,家里一直盼着等着”,救助管理站建立闭环救助链条,引进社工介入,通过回访加强与受助对象联系。
“明明最近挺好的吧,看他都胖了呢,身体还不错吧”,视频中,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同朱某明的妈妈拉着家常,旁边朱某明一直在笑。“是啊,他在家挺好的,身体也慢慢恢复了,等他再好一点就去找个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了,还是多亏了你们啊,把他找到还送回来,不然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了”。朱某明走失7年,家住临沂,经过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寻亲,终于为他找到亲人并护送返乡。朱某明的母亲在视频那头同工作人员交谈,表达着内心的感谢。今年来,救助站组织实地及电话回访63人次,进一步做好源头治理工作,让回到家的受助对象安好家。
情暖中秋携爱行,守护团圆共筑梦。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延伸救助链条,将救助工作做细做实,不仅在救助中不放过点滴线索、及时寻亲,同时做好源头稳固工作,提高回访频次和回访质量,让被救助人感受到救助温情。下一步,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打造“泉城避风港”服务品牌,实现区域一体化功能布局,巩固救助成果,充分发挥民政救助“兜底线 救急难”功能,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救助,提升受助对象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