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健全四项机制 打造五大场景以“海誓山盟·爱尚西海岸”品牌引领社会新风尚
发布日期:2023-01-04 浏览次数: 字号:【

日期:2023-1-4  来源:中国社会报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民政局

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将人民幸福作为婚俗改革的“标尺”,探索形成“1+4+5”婚俗改革新区模式,倾心培育“海誓山盟·爱尚西海岸”婚俗改革品牌,建立健全四项机制,聚力打造五大场景,为群众提供沉浸式文明婚俗体验,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新风蔚然兴起,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培育一个品牌,彰显婚俗改革内核引力

西海岸新区聚焦倡树婚嫁文明新风尚,聚焦区域实际,深入开展婚俗调研,梳理6大类问题,研究出台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坚持自上推动与自下发动并举,搭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工作体系,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对村(社区)考核内容,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四方联动,凝聚起婚俗改革强大合力,提炼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海誓山盟·爱尚西海岸”婚俗改革品牌。制作典雅时尚的婚俗改革主题宣传片,在全区发布推广,以强力品牌效应撬动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婚俗改革,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向上向善。

健全四项机制,激发婚俗改革内生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将婚俗改革与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喜事自律一承诺、一报告和三严禁的“一一三”制度,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婚俗承诺书”,建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事报告备案制度,严禁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婚宴,严禁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变相大操大办,严禁使用公款支付婚事费用,促进婚嫁成本明显下降,有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制定《红事操办标准规范》,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行文明善行德育积分做法,采取“激励+约束”的形式,将婚事新办、抵制陋俗等纳入乡村治理评价体系,实行积分制管理,有力助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规范市场监管机制。联合有关行业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探索制定婚宴市场规范、婚庆礼仪投诉处理办法,定期发布支持婚俗改革的婚庆公司和餐饮酒店“联盟名单”,引导婚庆公司、餐饮酒店等简化仪式、杜绝浪费,使市场行为趋于规范,文明婚庆、婚宴节俭成为新时尚。

发挥典型示范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组织评选婚俗改革优秀实践案例,给予资金奖励扶持,引导推动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打造五大场景,提升婚俗改革内涵张力

拓展婚姻家庭辅导场景。推动全区23个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站。整合区直部门资源,探索“法律(社工、志愿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模式,提供婚姻家庭矛盾调处、心理疏导等菜单式服务,为群众婚姻幸福、家庭和谐保驾护航。前移婚姻家庭辅导“关口”,为18.4万驻区高校大学生开展婚姻价值观教育、婚前辅导公开课,促进青年群体健康成长。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及专业人才,组建“爱尚西海岸”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温馨情感驿站,试点以来为760余对夫妻开展婚前辅导、离婚疏导等服务,全区离婚率下降33%。

创新婚姻登记服务场景。规划景区式婚姻登记机关,打造美满家庭起航地、最美爱情见证地。在全省率先创新免费“自助照相”模式,婚姻登记更加人性化、便利化。出台《结婚颁证服务规范》,建立由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00人组成的颁证嘉宾库,定期举办文明时尚、喜庆热烈的集体颁证仪式,让婚姻登记更具仪式感,以“小仪式”推动婚俗大改革。

完善文明婚俗礼仪场景。建成金沙滩“爱情海湾”婚俗改革主题广场等5处婚礼举办场所,带动形成覆盖全区的集体婚礼场所矩阵网络,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婚礼举办需求。依托矩阵式婚礼基地,举办集体婚礼、“云婚礼”,引导群众简化婚礼仪式,营造简约和谐婚嫁新风。2021年以来,开展婚礼普惠服务28场,其中集体婚礼4场,为新人节省婚礼举办费用200余万元。

搭建优秀婚俗文化场景。深入挖掘富有浓厚地方传统特色的祝家庄村“梁祝文化”内涵,打造“梁祝文化”市级非遗基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区级婚姻文化展厅、乡镇(街道)婚俗文化主题公园、村(社区)婚俗文化墙,广泛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举办文明婚俗大集,向全区群众和适婚青年发放倡议书40万余份。拓展媒体流动阵地,组织全区客运车、公交车,利用车载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婚俗改革公益广告,持续开展“婚俗改革”主题灯光秀,点亮城市夜景,传递文明新风。

丰富良好家风家教场景。深入挖掘孟家滩社区孟氏家族文化内涵,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孟子》等经典文化讲解,引导社区居民传承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家训。组织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家庭情景剧进社区巡演活动,组织文明婚俗专场演出260场次;组织中小学开展良好家庭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将“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纳入全区中小学学习专栏,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形成弘扬文明家庭家风家教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