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作风监督面对面——济南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2-09-12 浏览次数: 字号:【

主持人  劲彬:20187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建设计划是: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分三年完成,20182019年各完成建设任务的40%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的20%。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县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工程,其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各区县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

按照计划2020年就完成的工作,但到目前,仍然还有养老设施没有建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问政监督员劲彬。

主持人  劲彬:是啊,该怎么解决?民政局的苏局长,按照文件规定,每个街道要建设一处养老服务中心,按照要求我们应该建设多少处?

苏楠:济南市一共有161个街道乡村,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应该配套建设161个。

主持人  劲彬:目前我们建设了多少?您了解情况吗?

苏楠:目前我们掌握的数字是180个。但是就像片中反映的那样,有一些只是挂牌,没有正常运转。

主持人  劲彬:按照您的说法,我们甚至超过了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一些街道建立了两处有这样的情况?

苏楠:有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  劲彬:并没有实现每个街道全覆盖。

苏楠:我们掌握的数字是全部覆盖。

主持人  劲彬:掌握到的数字是全覆盖,那我们刚才短片中提到的有的是在积极推进过程中,牌子也没挂,这个怎么解释?

苏楠:我们掌握的目前调度的数字,数字形式上是全覆盖,但是从短片中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只挂了牌子,有一些还没有正常运营和服务,还在进行消防验收,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掌握这方面的问题。

确实,这个片中反映的,我感觉一个是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上,比我们预计的要缓慢。还有一个问题是建成的没有管理好、运营好的问题。

主持人  劲彬:我想插一句话,我们掌握到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其实是已经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到这些数字所标明的每一个点位去看一下,到底它有没有建成有没有运营,这个工作我们做了没有?

苏楠:我们正在做。我们今年针对一个是设施建设的短板,还有一个是管不好、用不好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专项行动,包括每一个街道级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包括社区日间照料的养老机构,我们逐个建立了台账,就是它的建设情况、运营情况、管理情况,我们都建立了台账。所有没有正常运营或者是社区养老设施还没有落地的,或者正在选点的,目前底数我们已经摸上来了。

主持人  劲彬:其实这个工作应该是在2020年完成的。

苏楠:应该完成,所以说我们提出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实际上是为了回应群众对方便可及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回应群众关切我们提出的全覆盖的要求。但是从锚定目标抓推进落实上,从片中来看我们感觉到有差距。

所以我们今年结合清查整顿专项行动,我们做了适当的纠正,提出今年要实现设施包括服务的全覆盖,为此我们也调整了相应的政策,指导更具体、更实在。

主持人  劲彬:刚才我们短片中反映了,在槐荫区有两个街道,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在推进中,另外一个建成了还没有投入使用。

接下来请槐荫区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起身。

槐荫区民政局:主持人好,我是槐荫区民政局局长。

主持人  劲彬:这位局长,按照要求,我们是应该在2020年完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但是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我们依然看到有一家还没有建成,有一家建成了没有投入使用。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

槐荫区民政局:主持人,这两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没有完成,主要是消防设施不过关。

主持人  劲彬:消防设施是不是在之前我们就督促它审核完成?

槐荫区民政局:对,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都是老房子改造建设来的,消防这块总体上不过关。

主持人  劲彬:按照您的说法,消防总体不过关应该是历史遗留问题,这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了我们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吗?

槐荫区民政局:是的。

主持人  劲彬:我们政策有要求,2020年完成,但是我们到2022年了,依然把这个锅甩给消防,您觉得合适吗?

槐荫区民政局:这两处养老服务中心在8月上旬,我们住建、民政、消防三家联合验收,两家已经进行了验收。

主持人  劲彬:但是据我们的问政监督员说,西市场那一家还停留在纸面上。

槐荫区民政局:已经进行了消防的综合验收,8月底能够开业。

主持人  劲彬:这两家都可以开业吗?

槐荫区民政局:都可以。

主持人  劲彬:我们希望这样一个工程,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够尽快投入运营,因为我们已经延迟了两年的时间了。

槐荫区民政局:可以。

主持人  劲彬:刚才我们说的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每个区县要建成一处区县级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那这个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呢?

苏楠:这个任务,包括市级已经有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绝大多数区县已经完成了,个别区县,包括我知道的,天桥区目前还在建,别的区县已经建成或者运营。

主持人  劲彬:天桥区的负责人,请您起身。

天桥区:我回去落实,如果真没有的话,我们抓紧建成。

主持人  劲彬:苏局长,请您表表态,我们什么时候能实现区县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全覆盖?

苏楠:目前没有实现覆盖的,就是个别区县还没有完成任务,前期我们和区领导也做了对接,我们区民政部门正在积极争取选址,选址以后抓紧开工建设。我们希望是今年能有一个全覆盖的成果。这需要区委区政府共同努力。

主持人  劲彬:这是我们多部门一起努力的结果,但咱们民政部门也要积极努力。

苏楠:我们是牵头责任。

主持人  劲彬:关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问题,苏局长也做了回应,我们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天天。

主持人  劲彬:听完了苏局长的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做一次满意度调查,请大家就苏局长的回答进行满意度打分。大家的投票器上有三个选择:1满意、2一般、3不满意。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出选择。

15位满意、10位一般。谢谢。

接下来就这个问题听一下董教授的看法。

董彦岭:现在济南市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后的养老服务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咱们市委市政府作出这项决策,我觉得也是对咱们老龄社会到来的一个应对。

我们常说,要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但是每个青年人都会变老,每个青年人都有老人。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前置,我们要建立老年友好型城市。既然我们立了这样的军令状,大家也知道了,但是到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这个任务有的在区级层面还没有完成。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建得都这么勉强,那我们能期待我们运营得比较好吗?其实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我觉得都存在。其实建本身还是一次性的一个工作,我们到现在都超期了,而且也没有完成。我们未来的运维,我们做好了这个思想准备了吗?

另外,我觉得8月底真是一个好日子,到那一天,我觉得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会不期而至。但是我想我们怎么把它变成一个常态化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调度不再是纸面上。现在我们都说智慧管理,我们这些有限的养老机构能不能很快地实现智慧化管理?我们调度不就更方便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劲彬:谢谢董教授,把掌声送给他。

在我们节目直播的同时,我们的观众和网友也在通过两部热线电话12345、济南电视台新闻热线82958080,要把他们的诉求反映到现场。

我们接下来接听一下观众热线,听听他的诉求。您好,这位朋友,您贵姓?

热线观众:您好,我姓董,我的问题和民政局有关。我想反映这么一个问题,我当时办理结婚登记证的时候,在南山区管委会这边,咱们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意识问题,包括政策了解问题,我都不太满意,我对处理结果也不太满意。

苏楠:您具体给我讲讲吗?

热线观众:我具体讲一讲,当时我是到南山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我第一次去在是早上8点钟左右到达婚姻登记处,我出示户口本的时候,是章丘市当时章丘还没有撤市划区,咱们工作人员不认可这个,他质疑这个章是萝卜刻的。后来我去仲宫派出所开局证明,他通过泉城E警通给我开的证明,他们也不承认。我对这个事特别不满,因为户口本也不可能造假。

苏楠:当时他为什么对您的户口本提出置疑,他是疑章还是什么?

热线观众:他是疑省级单位盖章,说是济南市盖章,不能是章丘市盖章。

苏楠:首先我们工作人员的服务过程让您觉得不满意,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

热线观众:领导您听我讲,这是第一责任问题,第二他给我道歉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他说跟领导商量商量,怎么给我道歉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找我本人反映,他通过我留存的信息找到了女方的大队书记,让大队书记找到我们家,这是怎么回事?请您解释一下。

苏楠:首先您讲这是我们政策把握的问题,公安部门开具的证明应该是给您办理了结婚登记证。

热线观众:对,他在我打12345之后他还在言语中骂人。

主持人  劲彬:这位先生,我们大概了解到了,可能您不满的是他们的态度和对政策的不了解不熟。

热线观众:还有第二点,他为什么找我的家人。第三点,我有权利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我的诉求,他为什么在接听电话的时候,在电话中对我进行言语上的人身攻击。

苏楠:董先生,婚姻登记处这个地方是我们贴心民政的服务窗口,在这个地方尤其是我们群众办理结婚登记证,办红事的时候绝对不能给群众添堵。如果您拿的相应材料不合适,需要补充,他应该一次性告知。另外您对他的办理过程不满意您完全有权利向12345乃至向民政部门举报、反映,我觉得他应该正确对待他的问题,包括他的作风问题。随后他要是通过其他渠道找您女方的家人或者找大队书记给您施加压力,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下线之后,我们也通过南山管委会了解一下,随后也请您把相关人员的信息也给我们提供一下。

主持人  劲彬:苏局长,在直播结束后您亲自抓一下这个事情,给出一个让董先生满意的处理结果。我们也继续追踪报道,谢谢您,董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