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31 来源:济南日报 记者:兰萃
如何打通关爱服务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对儿童保护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与重点都在基层。作为基层儿童权益的守护者,儿童主任近两年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他们宛如孩子及其家庭的“口、眼、腿”,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表达诉求、解决困难。他们处于儿童保护最前沿,是与孩子最近的接触点、发现问题的观察员,更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消防员。
在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儿童守护者,共同感受他们用爱呵护祖国花朵的每一天—
和孩子们在一起,向光而行
“嗨,小博上午好,我到门口了,帮我把门开一下吧。”站在防盗门前,官扎营街道世茂天城中心北社区儿童主任陈延莉将编辑好的信息发送了出去,不一会门便“哒”一声打开了,三张洋溢着热情的脸庞展现在陈延莉的面前。虽然没有说话,但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出热情和期待。
今天,陈延莉走访的是一户特殊的重残家庭。说它特殊,是因为一家三口都是聋哑人,只能够用简单的手势和书写交流,这也是陈延莉为什么用微信与其联络的原因。
进屋后,陈延莉通过简单的手势和微信信息与他们交流,打破了双方语言交流的障碍,“交谈”气氛甚是融洽愉快。随后,陈延莉向小博一家“说”明来意。根据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今天陈延莉想帮小博申请这个福利,经过一番沟通,陈延莉现场帮他们梳理了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从小博家里出来已是午后,陈延莉顾不得吃饭,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自担任儿童主任一职以来,陈延莉通过不断走访发现,由于世茂天城社区属于商住一体典型小区,流动人口特别是年轻人较多,有些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孩子的抚养、教育等事情多由老人代办。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发现这一情况,陈延莉及时上报情况,经多次沟通协调,成立了“四点半课堂”,这个课堂为特殊家庭孩子们的学习和安全增加了一道保障。看到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让陈延莉意识到身上担的职责之重,也更加坚定了她“尽职尽责做好儿童事业”的初心。
儿童的关爱保障工作非一日之功,儿童主任的工作职责也不仅仅是摸排社区内的困境儿童建立个人档案,还包括持续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走进孩子的内心,释放其情感,共同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谈起过往的儿童情感守护工作,陈延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张奶奶家走访。那天刚一进门,孩子便微笑着扑向陈延莉怀中,紧紧抱住她。“阿姨,我好想你啊!”看到孩子亮晶晶的双眼,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和一丝丝的伤感。“孩子们有着单纯且美好的心灵,他们需要温情的关心和呵护。我愿做关爱儿童最可靠的基层力量,一直持续下去。”
少年强则国强,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祖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儿童主任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作中陈延莉也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幼小心灵的敏感和脆弱,对于“陈延莉们”来说,伸出手去爱护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孩子们一起向光而行,是永远不变的目标。
我愿用我的爱 抚平你的伤痛
清晨,当太阳还羞答答地不肯出来和大家见面时,一位熟悉的身影已然出现在振兴街街道新兴社区居委会的门口。
作为新兴社区儿童主任,张颖坚持每月实地走访与电话随访相结合,在健康、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予孩子们疏导与支持。
今年11岁的小郭,就是张颖重点关注的一名困境儿童。小郭属于精神二级残疾,自出生起就身患自闭症,不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平时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父母则打零工支付高昂的康复费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因此,自小郭户口迁入新兴社区,每逢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张颖都会提着米面油等物品“回家看看”,而小郭也在这一年的接触中,从一开始害怕张颖的到访,到现在可以主动冲着张颖微笑,这一改变既可爱又特别让人动容。就像小郭奶奶说的那样:“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也不会交流,但他心里明白,谁是真正对他好的人。”
张颖重点关注的另一位困境儿童叫小曹。小曹一家是新兴社区的“老人”了,在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之前,这一家人就住在新兴社区。小曹今年16岁,自幼身患红斑肢痛症,这是一种肢端远端皮肤肿胀并产生剧烈灼热感的神经系统疾病,小曹因此病辍学在家,疼痛难忍时,需要双下肢一直浸泡在水中缓解疼痛,小曹的父亲也早在几年前因此病逝世。早在社区还未设立儿童主任一职时,张颖和社区志愿者就已经对小曹一家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帮助,除了社区的各项救助以外,张颖和志愿者每年都会自掏腰包为小曹一家送去生活物品。社区设立儿童主任一职后,张颖更是尽心尽力,积极联系物业为其寻求便利,并联络卫生站定期上门为小曹做身体检查,并利用下班时间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居家学习教程,在这些关爱中小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每每提及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总会红了眼眶……
张颖在总结中这样写道:“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还涉及很多后续的保障问题。救助困境儿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方方面面,应该做到持续性、连贯性。我也是一位母亲,真心希望全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尽可能地健康、尽可能地快乐。”
在关爱困境儿童的路上 我永不止步
“嘀——”迎着朝阳,伴随着一声电动车落锁的声音,大明湖街道县西巷社区儿童主任郭亚楠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听王姐说她这两天要去医院动个小手术,俩孩子没人照顾,自己在家。”刚进门,督导员就跟郭亚楠汇报单亲家庭王姐家的情况。
“走,一块去她家看看。”还没来得及放下背包的郭亚楠听到这一消息,便匆匆拉着督导员出了门。
来到王姐家中,孩子们正在写着作业,得知郭阿姨来了,便拉着郭亚楠的手说了起来。“郭阿姨,我又考了100分。”“下周学校要组织春游呢”……从校园里的学习情况到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郭亚楠则一脸宠溺地听着,时不时给予回应。
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总是特别快,安顿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已经十点钟了,因为还要赶赴下一户需要照护孩子的家庭,郭亚楠不得不与他们告别。临走前,郭亚楠不忘叮嘱:“记住!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随时过来。”
等郭亚楠回到办公室时已是正午时分。她坐回办公桌前,将上午走访的两户困境儿童家庭情况一人一档地记录在随访记录本上,字里行间都饱含对每个孩子的深切关爱。“叮叮叮”—手机响起来了。“我中午回不去了,你跟着姥姥回去吃点,下午自己上学就行了,晚上妈妈再去接你。”
“主任,你中午又不回家了?”挂断电话,督导员向郭亚楠询问道。“不回去了,一会和宋老师约好了,一起聊一下她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说完,郭亚楠又把头埋进了成堆的材料中。
夜幕降临了,终于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郭亚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办公室,稍事收整后,在星星的陪伴下,她又骑电动车接自己孩子去了。
对于郭亚楠而言,这样的工作节奏已是家常便饭。她所在的辖区共有困境儿童14名,每半个月都要对他们进行一次家访,平时还要保持电话沟通联络,及时了解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予以精准帮扶。
在郭亚楠看来,这些工作从来就不是一项项繁琐的任务,而是与孩子沟通感情、交流心得的最美时刻。她始终以“为儿童服务过程中就要全情投入”的理念,带领团队每一个人行动在关爱儿童工作的前线。她常说,“在关爱困境儿童的路上,前进的脚步是永无止境的,这不仅需要儿童主任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儿童督导员以及社区每一分子的相互协作和共进,愿通过我们的全情奉献,让儿童工作能够更加全面、服务更加温暖。”
让每个孩子都受益 是我最大的成功
“琪琪妈妈注意安全啊。步行的孩子们靠边走,注意来往车辆。”为了保障辖区儿童的上下学道路安全,每天一大早就能看到营市街街道绿园社区儿童主任张玉琴忙碌的身影。
作为社区儿童主任,张玉琴始终把辖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防控期间,她和家长保持电话联系,指导家长如何帮孩子养成健康的好习惯,帮助孩子们在防疫期间做好身体和心理防护,同时她还利用微信、QQ等线上社交平台,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她无数次的引导和关爱下,孩子们和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化解了,家长和孩子平安度过非常时期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
张玉琴尤其关注辖区孩子的心理健康。绿园社区特殊家庭儿童小昆的父亲刚刚去世,小昆情绪低落,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丢三落四,老师多次和小昆的母亲沟通,小昆的母亲特别着急却束手无策。张玉琴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和小昆母亲取得联系,及时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系人制度,积极对接辖区优质资源,协调心理咨询中心为小昆和家人开展心理慰藉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和孩子的妈妈、奶奶缓解悲伤情绪,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在大家的关爱下,小昆在后来的学业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展现出对学习的自信以及对生活的自立和自强。
每到寒暑假,绿园社区“儿童之家”就特别热闹。由于辖区内单亲、外来务工子女都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缺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自救能力,特别是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张玉琴和项目组社工共同为孩子们开展假期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宣讲中穿插趣味竞答,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为引导孩子们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保护自己,张玉琴还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与政府保护做了详细讲解,并告诉孩子们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勇敢地说出来,充分利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这三道防线保护自己,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自律,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我愿用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主任的工作中去,让每个孩子都受益,收获更大的成功。”张玉琴如是说。
延伸阅读
2019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村(居)一级设立“儿童主任”,具体负责村(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随即,儿童主任模式在我市全面推开,截至2021年5月24日,我市已配备儿童主任6376名,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定期报告:负责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日常工作,定期向村(居)民委员会和儿童督导员报告工作情况。
●信息排查:负责组织开展信息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散居孤儿等服务对象的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一人一档案,及时将信息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定期予以更新。
●指导监护:负责指导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委托监护确认书,加强对监护人(受委托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督导和指导,督促其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
●定期随访:负责定期随访监护情况较差、失学辍学、无户籍以及患病、残疾等重点儿童,协助提供监护指导、精神关怀、返校复学、落实户籍等关爱服务,对符合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儿童及家庭,告知具体内容及申请程序,并协助申请救助。
●强制报告:负责及时向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报告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并协助为儿童本人及家庭提供有关支持。
●管理关爱服务场所:负责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儿童关爱服务场所,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服务活动。